粿家幫緣起

粿家幫傳承四代,產業隨著時代的需求不斷地蛻變演進,唯一不變的家傳精神是「堅持」下一代也要能吃到好食物,「教育」並提供消費者正確的飲食觀念,並秉持著「愛別人如同愛自己」,給予自己及消費者最安心、無毒的產品。

粿家幫緣起

家傳第一、二代從事務農、菸業、醬油及汽水工廠,為家族產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,並留下影響後代子孫非常重要的飲食精神。

第三代於70年代展開新事業,「廣味軒」從臺中第二市場起家,以港式點心聞名於臺中,秉持著手作職人精神(又被稱為「龜毛師」),講求原料實在與口味道地,許多老台中人都還記得那已絕響的海棠果、千層糕⋯。

民國81年擴大營業,開始於台中大里設立中央工廠,銷售端從門市服務轉為中大盤批發,也因為第四代逐漸長大,決定將生活重心移轉回家庭,攜家回到南投草屯成立食品加工廠,並將原先琳瑯滿目的港式點心精簡,用心於保留家傳古早味。

第四代返鄉接下家業,面對惡質競爭與食安問題,選擇站回第一線與消費者溝通,傳承家族腳踏實地的精神。這也是「粿家幫」及「糧知畜牧場」的開端,我們相信誠實經營,堅持為消費者生產並嚴選無毒、安心的產品,經得起時間與人心的考驗。單純的信念,也會讓人更加珍惜與感謝,還有人記得源於食物本質,真正美好的滋味。

關於蘿蔔糕

【台灣總要有人記得真正美好的菜頭粿,到底該堅持些甚麼。】

以前的蘿蔔糕,是農村時代蘿蔔盛產之餘再利用的產物,家家戶戶手邊有什麼材料就加什麼來提味,清澈溝裡的小蝦、小魚乾,阿嬤自己曬的鹹菜脯、醃臘肉,甚至各種菜乾;或者,就是單純的白蘿蔔和米。

台灣人用自己種的稻子和蘿蔔,經由不同的阿嬤各自詮釋自己認為最美味的蘿蔔糕,我們癡心偷想,能不能再把那種單純做回來,取代市面上充斥著沒有蘿蔔的蘿蔔糕,或者用進口米、化製澱粉加香料、香精製成的蘿蔔糕。而是與更多的食材供應者,嚴格把關食品原料,一起保留農村的記憶,守護我們所生活的土地。那麼蘿蔔糕,就不再只是蘿蔔糕了!